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宋朝
释子淳北宋 ? — 1119
全宋诗
释子淳
~一一一九),俗姓贾剑门(今四川剑阁县北)人。
幼出家大安寺,弱冠为僧。
初参玉泉芳禅师,次扣大沩真如之室,后彻證于芙蓉道楷禅师
邓州丹霞。
为青原下十二世,芙蓉道楷禅师法嗣。
徽宗宣和元年卒。
嘉泰普灯录》卷五、《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
今录诗二百一十首,编为二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9 【介绍】: 僧。
剑州梓潼人俗姓贾
弱冠为僧。
芙蓉楷禅师法嗣。
邓州丹霞,学众千人,盛冠诸方。
终住洪山保寿而化。
子淳
剑州梓潼贾氏子。
依县之大安寺为童子。
年二十七。
祝发受具。
礼道凝上人为师。
通贯教乘。
练达艺学。
大阳访芙蓉老人。
叩以大事。
芙蓉目师伟器。
示之曰。
古人谓空劫已前承当。
佛未出世体会。
汝但退步就己。
万不失一。
安用多言。
师言下大悟
芙蓉有年。
芙蓉。
举立僧。
学识威仪。
为众标表。
芙蓉深器重之。
以为洞上孤宗。
斯人可托。
自是名起丛林。
崇宁间
王公信玉。
按刑京右。
闻师名德。
请住南阳丹霞山。
道声益著。
师说法直捷警悟。
位下多贤哲士。
如了如悟如预。
后皆为天人师
但道熟世疏。
能为左右周旋。
使师得一意安唱。
不至阙陷者预也。
久之。
以疾退居唐州大乘西庵。
随州太守向公。
复以洪山保寿为迫。
不得已应之。
遂终于保寿。
师性孤洁。
气和而貌刚。
心慈而言厉。
自髫龀立志。
至老不渝。
以忘机为化本。
以离识为宗通。
故能妙唱五位。
横压诸方。
可谓丈夫矣。
塔在洪山南。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自觉
自觉
青州王氏子。
幼以儒业。
见知于司马温公。
然事高尚。
无意功名。
落发从芙蓉楷公游。
履践精密。
契悟超绝。
出世住裕州大乘山普严寺。
始至辟僧房。
为海会室。
振大法音。
远近缁白。
见闻摄受。
自堂序庭庑。
皆易新之。
使来观者。
如入廊庙。
虽未睹羽仪悉生。
恭谨如闻箫韶。
虽不知音。
亦有乐意。
故耽道腴味禅悦。
自拔于般若之门者多矣。
寺碑谓。
长安人
有操行。
断缘舍俗。
师事大长老道楷
究竟大事。
得骨与髓。
士大夫闻其言。
翛然有遗世意。
一时知识。
无出右者。
崇宁间
诏居净因。
声光益弘。
一日示众曰。
祖师西来。
特唱此事。
自是诸人。
不肯委悉。
向外驰求。
赤水以寻珠。
荆山而觅玉。
殊不知从门入者。
不是家珍。
认影迷头。
岂非大错。
直得宗门提唱。
体寂无依。
异念不生。
古今无间。
森罗万象。
触目家风。
鸟道辽空。
不妨举步。
金鸡报晓。
丹凤翱翔。
玉树花开。
枯枝结子。
祗有大阳门下。
日三秋
明月堂前。
时时九夏。
要会么。
无影树垂寒涧月。
海潮东注斗西移。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法成宋 1071 — 1128
全宋诗
释法成一○七一~一一二八),俗姓潘秀州嘉兴(今属浙江)人。
祝发后于吴兴金山广法院事本觉法真守一禅师,后十九年至随州大洪山芙蓉道楷禅师
徽宗大观元年(一一○七)传法香山政和二年(一一一二),住持汴京净因禅院,后住镇江焦山普济禅院,晚归广法禅院
为青原下十二世,芙蓉道楷禅师法嗣。
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事见《北山》卷三二《宋故焦山长老證大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五、《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
今录诗八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德逢宋 1073 — 1130年十月十日
禅师名德逢
豫章靖安胡氏子。
生而庵眉颖异。
不为童戏。
不肯混俗。
去依上篮禅师
十七得度。
受满分戒。
晋名重当世。
学兼内外。
师奉巾匜。
颇领其要。
辞之泐潭。
乾禅师
参扣久之。
游吴中历讲肆。
博贯诸部。
宿师争下之。
尝窃叹曰。
出家当究竟死生大事。
奚空言之滞哉。
灵源禅师出世龙舒
名压丛林。
趋往依之。
师恃慧辩
与之争锋。
不少下。
灵源曰。
禅止于口吻邪。
师默而负堕。
痛自韬晦。
久之发明己见。
于是不动神色。
鲲化鹏博。
盖天匝地。
灵源深可之。
英声藉藉。
著丛林间。
灵源迁席黄龙。
师侍行。
因与死心禅师激昂游戏。
死心称之。
以为类己。
其后楷禅师弘法东都天宁。
适师至。
命居第一座。
分席接衲。
未几得罪投临淄
临淄守虚天宁以致师。
亦以偈招之。
略曰。
勿谓皇都留便住。
也应飞锡向东来。
将命者至。
师宵遁南归。
新吴山中。
政和初
出世云岩。
灵源之道。
宗风盛行。
六年有旨。
馀杭中天竺。
以疾固辞。
宣和初
江西帅徐任道请居天宁。
三年
尚书胡少汲迁任黄龙。
时黄龙自老南晦堂灵源死心三世授道。
天下目为法窟。
师以曾孙继席。
丛林至今称之。
以为能世其家者。
僧问。
人天普集。
龙象交参。
学人上来请师说法。
师曰。
枯木无横枝。
鸟来难措足。
进云。
一音才剖人皆委。
五湖衲子尽沾恩。
师云。
一句截流。
万机𥨊削。
进云。
锦上添花即不问。
毛吞巨海事如何。
师云。
阇黎在里许。
进云。
信手拈来总是禅。
铁牛路破赵州关。
师云。
且缓缓。
进云。
古德道。
二破不成一。
一法镇长存。
如何二破不成一。
师云。
上座到这里却不知。
进云。
如何一法镇长存。
师云。
三世诸佛舌上生草。
进云。
闻和尚亲见灵源
是否。
师云。
谁向你道。
进云。
且道灵源鼻孔重多少。
师云。
也知你摸索不着。
进云。
六六三十六。
碧眼胡僧数不足。
便礼拜。
师云。
何不早恁么。
法轮实禅师圆寂
师上堂曰。
缅想当年皖水滨。
师门同叩几经
分灯各副全提令。
众俱为第一人。
宝月俄惊收慧焰。
昙花何处现迷津。
遥知白塔藏云际。
千古遗踪孰与邻。
大众。
起灭全身。
去来何有。
切忌情中作解。
须知净地无尘。
诸人还识法轮禅师么。
竖起拂子云
八字眉分新月样。
霜髯白发健精神。
南昌人
灵源之道。
最先悟入。
生平苦节力道。
丛林以头陀名之。
六年有诏。
移东都报恩。
皇叔祖(仲荣)奏赐命服通照师名。
晴康建元。
乞身南归。
枢密郭公三益长沙
请居开福。
久之得风痹病。
益厌纷华。
小庐山
时兵戈䆮扰。
师瑟缩以病卧。
建炎四年十月己卯
力疾说偈辞众。
嘱以火馀。
藏本山之海仓塔。
言讫而逝。
春秋五十有八。
臈四十有一。
师严重有威
以弘法为己任。
所至丛林勃兴。
临事刚决。
不少假。
虽常所疑密者。
亦敬惮之。
深达教乘。
而提纲训徒。
未尝及经论一字。
特以孤峻门庭。
期学者悟彻而后已。
初在黄龙。
死心室。
灵源以诸子优劣为问。
死心曰。
后才。
才即佛心。
晚乃震耀。
师则早负英望。
灵源倚之。
黄龙宗旨。
不幸疾病而早世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法灯北宋 1075 — 1127
全宋诗
释法灯一○七五~一一二七),号传炤俗姓王(此据塔铭,《嘉泰普》、《五灯会元》作刘氏),华阳(今四川成都)人。
二十三岁剃落于承天院,受其足戒。
尝师事圆明、宝梵。
后下荆江、历淮山,北抵汉沔,遍谒诸老。
徽宗政和七年(一一一七)西归,诏住襄阳鹿门政和禅寺。
为青原下十二世,为芙蓉道楷禅师法嗣。
钦宗靖康二年卒,年五十三。
事见《石门文字禅》卷二九《鹿门灯禅师塔铭》。
嘉泰普》卷五、《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
法灯
字传炤
成都华阳王氏子。
自幼时。
则能论气节。
工翰墨。
逸群不受世缘控勒。
年二十三。
剃落于承天院。
受具足戒。
即当首楞严讲。
耆年皆卑下之。
其师圆明大师
弃讲出蜀。
师侍行。
恭州而殁。
师扶护归葬成都
辞塔而去。
荆江
历淮山。
北抵汉沔。
遍谒诸老。
所至少留。
机语不契。
振策即行。
大洪
楷禅师
遂服膺戾止。
承颜接词。
商略古今。
应机妙密。
当仁不让。
大观初
楷公应诏而西。
三年
坐不受师名敕牒。
缝掖其衣谪缁州。
师趼足随之。
缁之道俗高其义。
太守李公扩。
太平兴国禅院
以居之。
于是。
洞上宗风。
盛于京东
政和元年
楷公得释。
东遁海滨千馀里。
太湖中而止。
草衣涧饮。
若将终焉。
师犹往从之。
以手揶揄曰。
云岩路绝。
责在汝躬。
行矣。
师识其意。
再拜而还。
七年
解院事。
西归京师
名闻天子。
俄诏住襄阳鹿门政和禅寺。
师谢恩罢退。
丞相第堂。
吏抱牍至白曰。
江州东林寺
当改为观。
道士所请。
师避席曰。
庐山冠世绝境。
东林又其胜处。
世为僧居。
如春湖白鸥。
自然相宜。
今黄冠其中。
绝境其厄会乎。
丞相大以为然。
东林之获存。
师之力也。
既至汉上。
郡将讽诸山办金帛。
京师作千道斋。
师笑曰。
童牙事佛有死无二。
苟非风狂失心。
辄以十方檀施之物。
千里媚道士耶。
郡将愧其言而止。
然天下丛林。
闻而壮之。
鹿门
汉江
断岸千尺。
寺尝艰于水。
师坐岩石下。
念曰。
吾欲丛林此地。
为皇朝植福。
而泉不能赡众。
山灵其亦知之乎。
师以杖擿草根。
俄众泉觱发。
一众大惊。
山中之人。
目之曰灯公泉。
师初依夹山龄禅师
道孤化。
而无嗣之者。
僧惟显
得其旨。
隐于南岳
师以书抵长沙
使者迎出。
以居龙安禅寺
闻者服其公。
贵其行。
慧定禅师自觉。
革律为禅。
开创未半而逝。
蚁藏蜂聚。
故窠遗垤。
十犹七。
师为一新之。
长庑广厦。
万础盘崖。
椎拂之下五千指。
十年之间。
宗风大振。
人徒见其婆娑勃窣若游戏。
然不知其至刚峭激也。
笃信所学。
威武贵势。
不敢干以非义。
性喜施。
不计有无。
倾囷倒廪。
以走人之急。
靖康二年春
金人复入寇。
两宫围闭。
师惊悸不言。
谢遣学徒。
杜门面壁而已。
弟子曰。
朝廷军旅之事。
何预林下人。
而师独忧念之深乎。
师熟视。
徐曰。
河润九里
渐洳者三百步。
木仆千仞。
蹂践者一寸草。
岂有中原失守。
而林下之人得宁逸耶。
五月十三日中夜安坐。
戒门弟子。
皆宗门大事。
不及其私。
泊然而逝。
检其所蓄。
道具之外。
书画数轴而已。
阅世五十有三。
三十。
塔全身于山口别墅慧定塔之东。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惟照宋 1084 — 1128
全宋诗
释惟照一○八四~一一二八),简州阳安(今四川简阳)人。
俗姓李
洪州宝峰。
为青原下十二世,芙蓉楷禅师法嗣。
幼师成都鹿苑清泰,年十九,剃染登具。
后谒芙蓉于大洪
累年出领招提,还甘露、三祖。
徽宗宣和四年(一一二二),诏补江州圆通,弃去,复居泐潭。
高宗建炎二年卒,年四十五。
嘉泰普灯录》卷五、《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
今录诗十九首。
禅师讳惟照
简州阳安李氏子
母方孕。
梦异僧持应器踵门。
若将寄食者。
一夕有光。
发其室卢。
里人相惊且而育。
师儿时趣尚超卓。
稍长泊然。
不旨从俗。
屈首受书。
至性相近习相远。
遽曰。
凡圣一体。
以习故差别如是。
我知之矣。
去家走成都
鹿苑寺青泰为童子。
乞名惟照
志始生之异焉。
十九得度具戒。
泰尝使之受起信论于大慈寺中。
讲辄归卧。
泰诘之。
对曰。
既称正信大乘。
夫岂言说所能了邪。
于是尽弃所闻。
虚心游方。
楷禅师大洪山
名震天下。
往依之。
一见以为俊朗。
委曲容接。
师亦奋励。
急于透脱。
尝夜坐阁道间。
徼巡者传呼过之。
随声有省。
即趋丈室。
吐所悟。
揶揄之。
师疑焉。
复将彻究源底。
于是遍参宗师。
往来所是。
后历三吴。
闻揩以罪为民。
沂水之芙蓉庵。
趣往唁之。
未至间。
仆夫被酒迷失道。
师却行及之。
举杖奋击。
大悟
及见
望而喜曰。
今日相见。
庸非鳌山耶。
因留佐耕。
湖上服役累年。
尽得芙蓉之道。
致政王少宰有子。
亡且有年矣。
忽梦其归。
翌日而师至。
问其生年。
适与其子亡日合。
因抱持泣。
以为后身也。
遂命出世洛阳之招提。
舒州甘露。
再迁三祖。
宣和初道行闻于朝。
有旨。
庐山之圆通。
先是住持守惠
以事罢去。
复自诉于有司。
三年
得旨。
还旧住。
信至。
师怡然拽杖出门。
与二三禅者。
徜徉山谷间。
未几泐潭虚席。
江西师尽礼致请。
遂补处焉。
师姿容丰硕。
音声朗润。
大法。
名尊诸方。
自号阐提
尝示众曰。
坐禅好诸禅德。
不用胡思乱想。
坐教悟去。
你若悟去。
十二时中便有自由分。
佛也不奈你何。
祖也不奈你何。
你也自不奈何。
岂更听别人指挥
所以达磨大师西来。
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
何曾有许多屈曲言句。
教你思量。
生受今时。
诸方丛林未尝有一个善知识。
不教你参禅学道修行。
乃至禅头首座同行道伴。
亦皆教你参学。
更看话下语。
商量因缘。
研穷今古。
你辈更不识好恶。
甘作众生。
就人学去。
更向案子头大𠕋小𠕋。
录将去。
采拾言句。
攒花簇。
锦记忆筑。
向肚皮里。
为禅为道。
苦哉递相坏了。
也不是遮个道理。
你诸人本无许多事。
只为始行脚时。
撞著一个没见识长老
教你许较。
劳攘打头。
便参得个庭前柏树子话。
又参得斩猫儿话。
洗钵盂话。
野狐话。
勘婆话。
参得一肚皮禅道。
便棹腰摆胯。
称我是方外。
高人面前说得恰似真个背地里千般乱做次第一文。
也不直才有些子违顺风起。
便见手忙脚乱为什么。
如此只是学得来。
奉劝莫学。
须是自办取始得。
你不见祖师少林九年面壁
二祖立雪齐腰。
黄梅聚七百高僧衣钵。
后来独付庐老。
于是时也看那个因缘。
淘汰那个古今。
曾下得什么语。
既不是因缘。
你辈又苦死瞒生。
学图个什么别。
无人向你恁么道。
只是宝峰忒煞老婆教。
你莫参禅。
莫学道。
莫看经。
莫念佛。
以至礼拜烧香种种劳攘。
你须道十二时中毕竟如何度。
时宝峰只教你如大死人。
你若真个如大死人。
有什么闲工夫去。
参禅学道。
礼拜烧香。
许多费力。
山僧五处住院。
凡教徒不出此。
如大死人四个字。
直是我悟得底。
且不在一大藏教里。
传灯录五家宗派古今言句里。
是平生所證底法。
所行底法。
你若直下会去。
且不曾教坏。
你适来。
有一兄弟入室问。
莫是如大死人却活么。
禅客莫问活。
你但死了更死。
你又不曾死。
只管要活作什么。
而今听普说了。
下去堂中。
或堂前后架试坐看。
有时被你久久坐。
忽然死得也不定。
建炎改元
北人南渡。
泐潭日不下千钵坐食。
师超摇法乐
略不以介意。
而檀施四来。
齐厨济足。
人到于今称颂之。
二年正月辛丑夜参。
因叙洞下宗旨。
不断如线。
而名世续慧命者零落。
无几因欷歔江下沾襟。
明日闭方丈不出。
明日手写数语遍与山中耆宿。
辞诀。
众大骇。
至有哭之恸者。
师皆拒而不与之接。
至中夕
烛。
执事者。
嘱以后事。
语终。
泊然而逝。
阅岁四十有五。
坐二十五
御史中丞陆德先
西京宗正赵公士暕
尚书郎方公昭通
大夫冯公温舒
徽猷阁待制宋公唤秀。
刺史公昭同会泐潭。
颇问道于师。
见其脱去之状。
益歆慕焉。
火馀五色舍利。
烱如珠玉。
齿舌不烬。
塔于寺之西峰
师初在西京
漕使徐公闳中有子。
冠且婚矣。
见师说法次。
忻然慕之。
即弃荣剔发具戒。
名曰德止
以夙悟才辩。
有名于世。
赞曰。
教中以七地已前菩萨福智为修生。
八地已去福智为报得。
阐提
年二十有八出世。
五迁巨刹。
所至勃兴。
槌拂之下。
动如阡陌。
初未尝遣化。
而供馔珍丽。
服用完新。
庸非报得者欤。
方是时丛林以侈靡相尚。
因其时。
阔达大度。
顺学者之欲。
而嫚骂诸方。
特以如大死人为教。
然托其身后。
竟未有继其风者。
呜呼异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微禅师
全宋诗
微禅师,住瑞州洞山
为青原下十二世,芙蓉道楷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五、《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义青北宋 1032 — 1083
全宋诗
释义青一○三二~一○八三),俗姓李齐地人。
原下十世。
七岁去妙相寺出家,十五试《法华经》,得度为大僧。
入洛听《华严》五年,弃去。
游至浮山,从圆鉴远禅师悟旨,得续太阳正脉。
初住白云山海会寺,后移住投子山
神宗元丰六年卒,年五十二。
有《空谷集》。
事见《禅林僧宝传》卷一七。
 释义青诗,据日本弘教书院刊《大藏经》所收《林泉老人评唱投子青和尚颂古空谷集》为底,原书为六卷。
另辑得《五位颂》一首,附于卷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2—1083 【介绍】: 僧。
青社人
俗姓李
聪颖好学,十五岁试《法华经》得度。
浮山圆鉴参悟佛旨,嗣续太阳正脉。
初住海会,次迁投子山胜因院。
禅师名义青
杜人
李氏子也。
七龄颖异。
妙相寺出家。
十五试法华经。
得度为大僧。
其师使习百法论。
叹曰。
三祗涂远。
自困何益哉。
入洛中听华严五年。
反观文字。
一切如肉受串。
处处同其义味。
尝讲至诸林(或作楮林)菩萨偈曰。
即心自性。
忽猛省曰。
法离文字。
宁可讲乎。
即弃去游方。
浮山
圆鉴远禅师退席。
居会圣岩。
远梦得俊鹰畜之。
既觉而适至。
远以为吉徵。
加意延礼之。
留止三年。
远问曰。
外道问佛。
不问有言。
不问无言时如何。
世尊默然。
汝如何会。
拟进语。
远蓦以手掩其口。
于是开悟。
拜起。
远曰。
汝妙悟元机耶。
对曰。
设有妙悟。
也须吐却。
时有资侍者在旁曰。
华严今日。
如病得汗。
回顾曰。
合取狗口。
汝更忉忉。
我即便呕。
服勤又三年。
圆鉴以大阳皮履布直裰付之曰。
代吾续洞上之风。
吾住世非久。
善自护持。
无留此间。
遂辞出山。
阅大藏于庐山慧日寺
熙宁六年龙舒
道俗请住白云山海会寺
计其得法之岁。
至此适几十年。
八年移住投子山
道望日远禅者日增。
潜通暗證者比比有之。
异苗翻茂。
果符前谶。
平生不畜长物。
弊衲楮衾而已。
初开山慈济有记曰。
吾塔若红。
是吾再来。
人偶修饰其塔。
作玛瑙色。
未几而领院事
山中素无水。
众每以为病。
忽有泉出山石间。
甘凉清洁。
郡守贺公
名为再来泉。
元丰六年四月末。
示微疾。
以书辞郡官诸檀越。
五月四日
盥沐升座。
别众罢。
写偈曰。
两处住持无可助道。
珍重诸人不须寻讨。
遂泊然而化。
阇维收舍利灵骨。
闰六月
塔于寺之西北。
三峰庵之后。
阅世五十有二。
坐三十有七
无为子杨杰
为赞其像曰。
一只履。
两牛皮。
金乌啼处木鸡飞。
半夜卖油翁发笑。
白头生得黑头儿(一本云。
黑头生得白头儿)。
有得法上首一。
道楷禅师
青社李氏子
七龄颖异。
妙相寺出家。
试经得度。
习百法论。
即弃游宗席。
圆鉴禅师
居会圣岩。
师来。
礼延之。
令看外道问佛不问有言。
不问无言因缘。
经三载。
一日问曰。
汝记得话头么。
试举看。
师拟对。
掩其口。
师了然开悟。
遂礼拜。
曰。
汝妙悟玄机耶。
师曰。
设有也须吐却。
自此复经三年。
时出洞下宗旨示之。
悉皆妙契。
付与太阳顶相。
皮履直裰。
嘱曰。
代吾续其宗风。
无久滞此。
善宜护持。
遂书偈送曰。
须弥立太虚。
日月辅而转。
群峰渐倚他。
白云方改变。
少林风起丛。
曹溪洞帘卷。
金凤宿龙巢
宸苔岂车碾。
令依圆通秀禅师
师至彼。
无所参问。
唯嗜睡而已。
执事白通曰。
堂中有僧日睡。
当行规法。
通曰是谁。
上座。
通曰未可。
待与按过。
通即拽杖入堂。
师正睡。
乃击床诃曰。
我这里无闲饭。
与上座。
吃了打眠。
师曰。
和尚教。
某何为。
通曰。
何不参禅去。
师曰。
美食不中饱人吃。
通曰。
争奈大有人不肯上座。
师曰。
待肯堪作甚么。
通曰。
上座见曾甚么人来。
师曰浮山
通曰。
怪得恁么顽赖。
遂握手相笑。
归方丈。
由是道风籍甚。
梁乾化四年夏示寂。
敕谥慈济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元易北宋 1053 — 1137
全宋诗
释元易一○五三~一一三七),俗姓税潼川府铜山(今四川中江县东南)人。
徽宗大观四年(一一一○)出住招提,十更名刹,晚住襄州石门寺
为青原下十二世,芙蓉道楷禅师法嗣。
高宗绍兴七年卒,年八十五。
嘉泰普灯录》卷五、《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
今录诗三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禧誧北宋 1057 — 1115
全宋诗
释禧誧一○五七~一一一五),俗姓宋蔡州西平(今河南南阳市北)人。
为青原下十二世,芙蓉道楷禅师法嗣。
初住西京天宁寺,继徙韶山、观音、丹霞(此据《嘉泰普灯录》)。
徽宗政和五年卒,年五十九。
嘉泰普灯录》卷五、《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
今录偈二首。
禧誧
亦得楷道。
初住韶山。
补天宁。
复迁丹霞。
将化。
主事
分楮囊为四。
众僧童行常住津送各一。
既而曰。
丹霞有个公案。
从来推倒扶起。
今朝普示诸人。
且道是个甚底。
顾视左右曰。
会么。
对曰不会。
师曰。
伟哉大丈夫。
不会末后句。
遂就寝。
右胁而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